近日一位三次參加高考閱卷的語文老師發(fā)博文,詳解高考評卷的種種細節(jié)。高考是多數(shù)學生最重要的一關(guān),也是檢驗中小學課外輔導成效最終的“試金石”,那么高考到底是怎么閱卷的呢?
多知網(wǎng)5月7日消息,近日一位三次參加高考閱卷的語文老師發(fā)博文,從評卷人員、評卷細則、評卷制度和評卷流程幾個角度詳解了高考評卷的種種細節(jié)。高考是學生們最重要的一關(guān),也是檢驗中小學課外輔導成效最終的“試金石”,那么高考到底是怎么閱卷的呢?以下內(nèi)容來自木小果的博客。
1.高考評卷人員組成。如那位“老師”所說,一般由中學一線教師、師范高校教師和師范本專業(yè)在校生組成。主力是一線教師,重要試題比如作文都由他們負責。學生負責的是有標準答案和評卷細則的問答題部分。評卷人員按試題分組,每組有組長負責,組長一般由師范院校教師擔任。
2.評卷細則。所謂細則就是根據(jù)參考答案制定的更為詳細的標準。參考答案通常只會有一到兩個備選正確答案,但實際上學生答出來的會有各種情況。特別是文科考卷,很難用統(tǒng)一標準去限定。比方答案上寫的是“美麗”,但是你答“漂亮”“好看”難道算錯么?這就需要專家組在批改一定量的試卷后根據(jù)具體答題情況制定出更為詳細的標準。
3.評卷制度。所以如果一年有20萬考生的話,其實要批改的是40萬份的考卷。這就是說,每一張試卷每一道題至少會經(jīng)過兩次評判,不是復查而是評判。兩次分差不能超過規(guī)定,分差設(shè)定根據(jù)具體題目確定,比如語文中的默寫一般要求的是0分差,最多的作文也不過在5、6分之間。超過這個范圍該張試卷自動提交到評卷組組長處進行三評。組長的電腦會顯示出每位評卷教師三評率和自評率,三評和自評率高的評卷人會被提出警告,嚴重者會被取消評卷資格甚至于處罰。順便說,機批試卷是不會顯示出上遍評閱的分數(shù)和評卷人,所以你不會知道之前誰批過這張卷以及他給了多少分,也不會知道你批過的試卷轉(zhuǎn)眼又去了誰的電腦,避免三評完全要靠自己對標準的掌握。
另外,電腦評卷,試卷是由電腦根據(jù)題目分組發(fā)放到每個評卷老師的電腦上,你如果負責的是作文部分,那么你只能看到作文,別的題目根本看不到。我不知道理綜的命題是怎樣的情況,但如果是按科目出題,物理是物理化學是化學的話,那么就不會出現(xiàn)物理老師去批生物題這種烏龍。
4.評卷流程。高考試卷上交后會被統(tǒng)一封存裝訂,掃描進入電腦。電腦上有專門的批卷軟件。通常評卷開始的第一天是進行軟件培訓和試批。試批一是為了熟悉操作軟件,二是掌握評卷細則。開始的幾天進度會比較慢,因為速度雖然重要,但準確率是第一位的。為什么要有分差規(guī)定有三評,就是為了保證考生的利益,不會因為評卷老師個人的失誤影響考生成績。后面幾天速度會逐漸加快,是因為評卷標準越來越熟悉越來越統(tǒng)一,因此三評率會降低,這才是提升效率的根本辦法。
順便說,不管有沒有教學經(jīng)驗,是本科留校生還是研究生,所依據(jù)的都是評卷標準來給分。得6分卻給0分的這種老師,馬上就會被電腦發(fā)送到評卷組長那里。你要真是學生當時就會被抽打的,倒是有可能給外來的中學教師留些面子,但提醒警告是免不了的。什么組長大組長的,如果被人揪出這一組有這樣嚴重的情況,都會背處分的好么。速度是很重要,但是如果準確率提高不上去的話,是不可能有速度的。想想看,如果每張試卷都要經(jīng)過三評的話,工作量等于又增加了一半,原本40萬份卷子就要變成60萬,傻瓜都知道這是死都完不成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