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縣域的學生來說,機遇來了。

報考人數三年翻一番,21世紀教育集團陳清華解讀新高考下強基招生

2021-07-04 13:19:31發(fā)布     來源:多知網    作者:曹玉蓓  

  來源|多知網

  整理|曹玉蓓

  圖片來源|多知網

  多知網7月4日消息,近日,多知網于杭州舉辦了第32期OpenTalk——長三角地區(qū)教育新趨勢?;顒由希?1世紀教育集團長三角事業(yè)部聯席總經理、培尖教育創(chuàng)始人陳清華,以強基計劃的背景展開了他的主題——新強基,新高考,新機遇。從強基計劃中,提取關鍵點來做解讀,以此分享了高校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轉變及高招政策的變化。

  核心觀點:

  1、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要求人才培養(yǎng)向“通專結合、全面育才”方式轉變;

  2、“通專結合、全面育才”人才培養(yǎng)模式在高招具體體現就是“大類招生+書院制培養(yǎng)”;

  3、為服務國家重大戰(zhàn)略需求,培養(yǎng)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以“厚基礎、寬口徑”的強基計劃招生培養(yǎng)模式將越來越得到社會大眾的認可;

  4、強基計劃錄取時要求破格入圍學生的綜合成績不低于高考入圍學生的綜合成績才能夠被錄取,這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破格入圍和高考入圍兩大類學生在錄取上的公平性;

  5、教育公平事關社會的公平,21世紀教育集團將在全國多地打造師資培訓集散基地,旨在整合優(yōu)質教育資源,為各縣域等地區(qū)初高中輸送資優(yōu)教學教研、課程與師資。

  01

  強基計劃政策的背景

  2020年1月14日強基計劃橫空出世,為什么說是“橫空出世”呢?通俗來說,高考政策一般堅持“三年早知道”的原則,但強基計劃卻是“當年頒布當年執(zhí)行”,之所以這樣,與近年來的國際國內環(huán)境及其有關。

  為實現國家發(fā)展人才需求層面,盡快解決卡脖子等關鍵科技問題,培養(yǎng)能服務國家重大戰(zhàn)略需求的基礎學科拔尖人才日趨重要,國家教育部才決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也稱強基計劃)。

  強基計劃主要選拔培養(yǎng)有志于服務國家重大戰(zhàn)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yōu)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聚焦高端芯片與軟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制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以及國家人才緊缺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由有關高校結合自身辦學特色,合理安排招生專業(yè)。要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yè)招生。建立學科專業(yè)的動態(tài)調整機制,根據新形勢要求和招生情況,適時調整強基計劃招生專業(yè)。

  強基計劃招生錄取政策的依據就是2020年教育部發(fā)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中的核心觀點——“兩依據,參考”:

  依據高考成績、依據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參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浙江省、上海市自2014年實行新高考改革以來,在探尋新高考改革高招綜合評價錄取模式,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與教訓,可以說強基計劃正是浙江和上海的新高考改革中綜合評價錄取政策的全國升級推廣。

  02

  強基計劃關鍵數據解讀

  與自主招生政策相比較來看,強基計劃有如下三個關鍵點值得注意:

  1、首次試點院校數量來看,強基計劃是36所高校,而2003年自主招生是24所高校試點;

  2、招生人數來看,強基計劃首次招生計劃為6000人,2021年預計招生人數將達到7000人,而自主招生首次試點招生計劃是3000人;

  3、報考人數來看,2021年強基計劃報考人數達到187萬,而2018年自主招生報考人數達到82萬。

  4、從招生專業(yè)來看,自主招生專業(yè)更廣泛,但強基計劃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yè)招生,其培養(yǎng)模式主要是“通專結合、書院制”培養(yǎng),如清華大學強基五大書院培養(yǎng)模式,如下圖:

  

圖片

  03

  21世紀教育集團的運營與探索

  眾所周知,任何一次改革都是一次機遇。本次新強基新高考的改革對于縣域高中來說就是一次機遇——更公平的機遇。

  在2020年之前,若一個孩子要考上清北,高考成績要達到全省前200名、前100名,有些省份甚至要前50-80名才有機會。但2020年實行強基計劃之后,高考入圍按招生計劃的3-5倍(2021年達到4-6倍),只要報考強基計劃的考生考入前500名、800名、甚至1200名就可以入圍,接著在參加高校校測,這對于縣域高中考生來說,機遇來了。

  機會雖有了,但難度還是存在的,主要在入圍后的高校校測,尤其是校測筆試,其考試難度上超過當前的高考,大部分考題為創(chuàng)新型、應用型題目,部分考題考察知識點涉及到高中選秀、高中學科競賽及大學先修課知識點,這對大部分縣域高中來說是一個大難題。

  21世紀教育集團秉承做“有溫度的教育”,以整合優(yōu)質教育資源服務為出發(fā)點,在長三角事業(yè)部培尖教育成立“長三角研究院”,旨在為縣域中學做咨詢、測評,包括和一些校長到縣域中學去交流,了解人才培養(yǎng)模式、方式轉變,培養(yǎng)培訓資優(yōu)學科老師,為縣域高中輸送高端課程和師資。

  

圖片

  04

  Q&A

  以下為多知網杭州站OpenTalk現場讀者與陳清華問答整理:

  

  Q:目前來說國家對競賽是有一定的限制態(tài)度,相當于大家在推進強基計劃,授課層次有一定的降低,以前主打復賽、決賽,現在主打強基計劃,也是為了客戶群體的范圍考慮,后面會下探到高考難度嗎?

  A:國家對競賽的態(tài)度是嚴格規(guī)范,讓其回歸初心,這一點需要明確,畢竟競賽是學生學科興趣考察的方式,不是高校錄取的捷徑,在高中若只為競賽,到大學還是會吃虧的。

  強基計劃旨在選拔并培養(yǎng)能服務于國家戰(zhàn)略需求的科研人員,對考生來說,既要綜合素質好,高考成績優(yōu)異,又要有學科興趣,為未來的科研打下深厚基礎,尤其是數理基礎。因此高校校測的知識點還是那些,甚至比之前要求的更廣泛,只是試題的難度相對與競賽來說有所降低,許多高校筆試更多采用客觀高效的選擇題題型。

  Q:剛才您說到各個學校、學院都有不同的需求,怎樣均衡通性的需求成本和個性化培養(yǎng)的均衡?

  A:首先,各高校共性的點在于考察的主要是數理學科,且多為學科競賽和大學先修知識點,這是所有高??疾斓幕A和原點;其次,各高校因專業(yè)設置和人才培養(yǎng)側重點的不一致在人才選拔上的可能會有不同,但都是源自于上述說的基礎和原點。

  因此,基于以上兩點,我們培尖教育在與縣域高中合作時,會把課程分為兩個階段:高一縣域高中自行開展教學,高二我們在已有的高中學科知識點上強化數理學科知識;高三考生準備高考的同時開展適當的習題訓練,高考后再根據清北、C9、985雙一流高校強基校測的不同組班授課,可分為清華強基理科班、清華強基文科班、北大強基班、中科大強基班等細分授課班級。

  其中合作校的高二專家知識點講解課程和高三專職教練習題課都是收費的,高考后強基分校分班授課是免費的,且只為培尖教育合作學校服務。

  END

  本文整理:曹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