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VIE一直是隱藏在美股中概身上的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被觸發(fā),新東方就曾因調整VIE結構被調查。近日弘成提交的一份SEC文件顯示,實體公司部分股份因民事糾紛被凍結,這會造成新一輪的VIE恐慌嗎?搜狐教育記者李瑩對這一事件進行了報道:
弘成教育最新遞交的SEC文件披露,北京工商行政管理局于10月14日對北京弘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Beijing Hongcheng Education Technology Limited)進行調查。
北京弘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是在美上市弘成教育集團的可變利益實體(VIE,variable interest entity),這次調查主要依據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協(xié)助執(zhí)行通知書",執(zhí)法機關凍結楊學山(音譯)所持有的該VIE公司28%股權份額,楊學山是公司股份的名義持有人。
執(zhí)行主要基于中國建設銀行北京西四支行與楊學山之間貸款合同糾紛民事判決書,并依據民事程序法相關規(guī)定通知楊學山持股被凍結,在2013年4月25日——2015年4月24日之間該部分股份不能抵押、出售、轉讓、注銷和變更。
這部分股份一直是抵押給公司的,楊學山在完成公司與律師就股東權益的一系列合約安排后僅僅是股份代持人。弘成教育管理層不認為凍結上述VIE股東權益代持人的股份會給公司業(yè)務造成重大影響。
自2011年支付寶事件后VIE問題一度成為引發(fā)海外投資人恐慌的致命環(huán)節(jié),教育行業(yè)的雙威事件又是"VIE結構"與"誠信危機"的升級,這樣的背景下,即使業(yè)界老大的新東方也因為VIE調整在2012年遭到了美國證券會的調查和渾水做空。
2013年以來,整個市場正在從做空大軍和中改低迷中復蘇,但今天的弘成事件如果解決不好,極有可能令VIE再度面臨挑戰(zhàn)。VIE結構出現(xiàn)就是在政策受限的情況下,股東已經與集團簽署協(xié)定將股份抵押,此時股東已經變成股份代持人,集團的公眾股東才是實際權益擁有人。但是,當這個實質意義的"代持人"出現(xiàn)經濟糾紛時,法院選擇凍結該部分股份,那么如果糾紛敗訴這部分凍結的股份要如何處理呢?法院會承認他的"代持"身份嗎?一系列當初為了規(guī)避中國法律簽署合約能夠得到中國法律的保護嗎?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