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教育的巨大想象空間之下,境內外資本不惜血本瘋狂投入。A股市場次新股全通教育就是典型代表,上市以來短短三個月內股價從30元飆升到了近100元。這塊讓人垂涎欲滴的資本蛋糕,究竟是饕餮盛宴還是畫餅充饑?
互聯網教育這塊讓人垂涎欲滴的資本蛋糕,究竟是饕餮盛宴還是畫餅充饑?
Google在今年5月份發(fā)布了Classroom在線教育應用的預覽版,這款產品接受了來自全世界45個國家10萬名以上的教師試用;歡聚時代在北京宣布,成立名為“100教育”的獨立教育品牌,提供免費實時在線互動教學服務,計劃在兩年內投入10億元人民幣;在線教育平臺Tutor Group完成B輪融資,獲得阿里、淡馬錫和啟明創(chuàng)投注資近1億美元……
在互聯網教育的巨大想象空間之下,境內外資本不惜血本瘋狂投入。A股市場次新股全通教育就是典型代表,上市以來短短三個月內股價從30元飆升到了近100元,即便是宣布股權收購失敗也沒能阻止股價上漲的腳步。
《投資時報》研究部數據顯示,該公司2014上半年主營業(yè)務收入僅為9200萬元,總市值卻高達90億元,市盈率更是為驚人的211倍。尷尬的現實是,其上半年公司凈利潤僅為2500萬元,如果扣除掉政府補貼550萬元,公司財報數據更加難看。
全通教育給資本市場推出的這份教育大餐,究竟成色幾何?
“全課網”難以支撐高估值
今年以來,互聯網教育成為最熱門的投資領域。
國內三大巨頭中淘寶開通了在線教育平臺“淘寶同學”;百度則投資了傳課網,并在之后上線教育頻道,今年年初新增“度學堂”;騰訊于今年聯合多家教育機構推出了騰訊課堂服務;A股市場公司中,拓維信息、立思辰、藍盾股份、星網銳捷(002396,股吧)等品種也因為涉足教育產業(yè)備受追捧。
全通教育作為A股市場唯一一家以互聯網教育為主業(yè)的公司,更是受到高度關注。資料顯示,公司業(yè)務包括家校互動信息服務和閱讀信息服務,其中家?;有畔⒎帐枪竞诵臉I(yè)務,占到總收入的 96%左右,該業(yè)務包括業(yè)務推廣運營和系統(tǒng)開發(fā)運營。
公告顯示,今年該公司線下渠道新增廣東江門、潮州、湛江、安徽滁州、湖北十堰 5個地市,覆蓋地市達30多個;成長幫手和智能卡服務付費用戶快速增長,分別達45萬和170萬;全課網處于試點推廣階段,已與45所學校簽訂合作協議。
按照業(yè)內的劃分,在線教育可以分為幼齡教育、基礎教育(K12 教育)、高等教育、職業(yè)教育四類。未來在線教育的價值所在有以下幾個方向:個性化教程,主要實現手段有借助動態(tài)課程生成系統(tǒng),根據學生的能力、興趣等要素,自動配對并及時編排符合個性化需求的學習內容;學習管理平臺,作為入口,記錄的是教學過程;測評考試,記錄的是學生成績和學習反饋等。
在機構投資者看來,給全通教育帶來最大估值支撐的就是該公司在6月開始運行的“全課網”平臺。
在2014年中期業(yè)績說明會上,全通教育將“全課網”平臺解釋為公司在線教育戰(zhàn)略的綜合型服務載體,基于公司“立足校園、面向家庭”的發(fā)展基因,全課網在線教育平臺具有雙定位特征,對校園端的定位為城市云教育平臺,對家庭端的定位是智慧學習倡導者。
“從發(fā)展思路上,全課網就是在打造一個中小學教育平臺,這點與Google等境外巨頭的發(fā)展思路接近。”北京華博信國際咨詢有限公司運營總監(jiān)周濤告訴《投資時報》記者,“國外的互聯網教育公司都是平臺化的企業(yè),比如通過點擊,可以學習各種所需要的基礎課程,如果要進行更深入的學習,則需要付費。這種模式近兩年增長速率非???,但能否將模式成功復制到國內還是未知數。”
“國內更注重的是線下教育,比如新東方、達內教育,線下做的非常成功。線下也有著充分的盈利模式,線上內容,目前來看都是對線下的補充。”周濤分析指出,“線上模式是否能夠帶來足夠的IP流量,流量又是否能轉化為收益,現在都很難給出明確答案。”
全通教育或成“故事大王”
資料顯示,成立于廣東的全通教育主營校訊通業(yè)務,業(yè)務范圍主要為華南地區(qū),其商業(yè)模式很簡單,就是通過移動通信和互聯網技術手段給家長發(fā)短信,匯報孩子在學校的表現(目前最主要是每次考試的成績單),每個月向家長收費10元。
這種商業(yè)模式備受市場詬病,也曾被監(jiān)管層認定為“亂收費”。
2013年,深圳羅湖市場監(jiān)管分局對立案調查的3家“校訊通”營運商—深圳市育合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互動教育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百協海問信息網絡有限公司,下達了“行政處罰決定書”。這3家企業(yè)因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分別被處以10萬元的罰款。
全通教育上市后,即宣布大力度轉型,打造類似Google的互聯網教育平臺則成為最大亮點,為了配合這一戰(zhàn)略,該公司連續(xù)“畫餅”。7月4日,公司公告因籌劃重大事項停牌,隨后公告重大事項為對外投資。
然而與大多數重組收購動輒數月的停牌相比,僅僅過了10余天,在7月17日,全通突發(fā)公告,宣布收購事項終止。公司解釋稱,“停牌期間公司同步進行了股權收購事項,但因與交易對方在交易的具體條款上未能達成一致,從保護全體股東及公司利益角度出發(fā),公司決定終止籌劃本次股權收購事項。”
受此消息影響,公司股價復牌當日跌停。令人更加意外的是,收購事宜失敗的同時,公司火線宣布以2億元參與發(fā)起教育產業(yè)并購基金?;鹨?guī)模擬定10億元,其中公司以自有資金出資2億元。
上海一位不愿具名的私募投資總監(jiān)告訴《投資時報》記者,“全通教育連續(xù)出臺的利好,顯然是在對沖收購失敗的利空因素。股價的強勁上漲,明顯存在刻意炒作成分。現在市場互聯網項目收購價格動輒幾億、甚至十幾億,全通教育需要做的是不斷講故事,給市場帶來足夠的想象,這樣才能融來更多的錢,支持全通把故事繼續(xù)講下去。”
周濤則指出,“互聯網教育是塊大蛋糕,但這塊蛋糕如何切分是個難題,國內來看百度、阿里、騰訊都在積極介入,與這些巨頭相比,全通教育的體量過小。互聯網歸根結底是一個燒錢的陣地,雖然全通教育的模式看似很先進,但缺乏足夠的技術壁壘。簡單的說,全通可以做的,其他企業(yè)也完全可以復制。”一旦百度、阿里這些巨頭開始發(fā)力,全通教育又該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