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留原有學科科目上,調整了外語規(guī)劃的語種,在英語,日語,俄語基礎上,增加了德語、法語和西班牙語。

普通高中新課標:外語新增語種、課程類別調整

2018-01-19 11:38:22發(fā)布     來源:多知網(wǎng)    作者:Alice  

  ?多知網(wǎng)1月18日消息,近日,教育部在新聞發(fā)布會上介紹了《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通知。從2018年秋季的新高一開始,將使用新修訂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

  此次修訂的內容主要包括課程方案和學科課程標準兩個方面。

  《通知》強調:第一,在保留原有學科科目上,調整了外語規(guī)劃的語種,在英語,日語,俄語基礎上,增加了德語、法語和西班牙語;第二,將課程類別調整為必修課、選擇性必修課和選修課程;第三,明確了各類課程的功能定位,與高考綜合改革相銜接。四是合理確定各類課程學分比例,在畢業(yè)總學分不變的情況下,對原必修課程學分進行重構,由必修課程學分,選擇性必修課程學分組成。

  在課程設置方面:

  1、學制與學時。普通高中學制為三年,每學年52周,其中教學時間40周,社會實踐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節(jié)假日和農(nóng)忙假)11周,每周35課時,每課時45分鐘計,18課時為1學分.

  2、課程類別。普通高中課程由必修,選擇性必修,選修三類課程構成。

  必修課程是根據(jù)學生全面發(fā)展需要設置必修,全修全考;

  選擇性必修課,根據(jù)學生個性發(fā)展和升學考試的需要,選修選考;

  選修課程,由學校根據(jù)根據(jù)實際情況統(tǒng)籌規(guī)劃開設,學生自主選擇修習,學而不考或學備考,為學生就業(yè)和高校招生錄取提供參考。

  3、開設科目與學分。普通高中開設語文,數(shù)學,外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含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藝術(或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科目和綜合實踐活動等國家課程以及校本課程,具體學分安排如下:

  

  

  4、科目安排。科目內容根據(jù)學科自身特點和學生學習需要設計。必修內容原則上按學期或學年設計,選修性必修和選修內容,原則上按模塊設計,模塊之間相對獨立。教學時間根據(jù)實際需要設定,一般為18課時的倍數(shù)。

  《通知》強調,在英語、日語、俄語基礎上,增加了德語、法語和西班牙語。學生自主選擇第一外語語種,并鼓勵學校創(chuàng)造條件開設第二外語。

  技術(包括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必修內容分別按3學分設計模塊,藝術可與音樂、美術2科相互替代,具體開設科目由學校自行確定。

  體育與健康的必修內容必須在高中三年內持續(xù)開設。

  綜合實踐活動,由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三部分組成。綜合實踐活動,共14學分;研究性學習6學分,完成2個課題研究或項目設計,以開展跨學科研究為主;社會實踐6學分,包括黨團活動、軍訓、社會考察、職業(yè)體驗等;志愿服務2學分,在課外時間進行,三年不少于40個小時。

  5、畢業(yè)學分

  學生完成相應課程規(guī)定課時的學習并考試(考核)合格。即可獲得相應的學分,學生畢業(yè)學分最低要求為144學分,其中必修課程88學分,選擇性必修課程42學分,選修課程14學分,含校本課程8學分。

  《培訓行業(yè)這一年·2017》第三批4000套開售,點擊“閱讀原文”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