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教育已低調上線一段時間,但一直沒有太多動作,一個簡單粗暴賣流量的課程平臺顯然不是最終形態(tài),多知網試從一些公開信息中,推測百度教育下一步可能的路數(shù)。
多知網9月1日消息,百度教育已低調上線一段時間,但一直沒有太多動作,一個簡單粗暴賣流量的課程平臺顯然不是最終形態(tài),多知網試從一些公開信息中,推測百度教育下一步可能的路數(shù)。
先看看百度教育的由來:
今年年初,百度CEO李彥宏從硅谷挖來不少技術牛人,與谷歌合作,成立了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Institute of Deep Learning,IDL)。
IDL對于百度來說最大的貢獻是知識圖譜,具體到產品上即“知心搜索”:在人物、知識、影視、動漫等領域進行信息整合。在一周前的百度世界大會上,李彥宏如此表示,要把知識圖譜應用到百度的大搜索中去,任何人之間的關系,物和物之間的關系,都要搞清楚,比如問“謝霆鋒的兒子是誰”或者“謝霆鋒是誰的兒子”,百度都可以告訴你正確答案。
“知心搜索”和百度教育又有什么關系呢?它是基于知心搜索的知心推廣四個類目之一,另外三個分別是醫(yī)療行業(yè)的“百度健康”、旅游行業(yè)的“百度樂游”和游戲行業(yè)的“百度愛玩”。再早些時候,百度還推出了類似的購物中間頁“百度微購”。
現(xiàn)在,去百度搜“好玩的網游”,百度愛玩提供的游戲占據(jù)自然結果的第一位(如下圖);搜“巧克力”,微購的推薦結果也是第一位。
看到百度愛玩的推薦模型,教育圈的朋友是不是有點眼熟?這和之前小范圍測試的Learning.baidu.com頁面很像:用戶自定義篩選條件、百度推薦結果(游戲/課程)。而這一頁面夭折,由百度教育取而代之,也說明不會再采用這種方式。
百度教育上線三周,課程已經收錄了很多,但百度沒給它任何入口,流量從哪里來?結合知心搜索的策略,依托數(shù)據(jù)分析,直接在搜索結果中提供課程可能更有效。展現(xiàn)形式方面,微購式“短小精干”的結果框(如下圖)可能更合適,只提供基礎信息。畢竟教育類的決策過程多數(shù)要通過電話或店面咨詢,不會直接在線下單。
根據(jù)一些公開信息,我們也可以大膽猜想一下百度教育后續(xù)可能出現(xiàn)的形態(tài)。
一:答疑平臺/題庫?
最近一款答疑類APP“愛考拉”很火,靠K12的題目答疑切入在線教育。實際這個事情百度完全可以做。
百度副總裁范麗說,“我們不光處理信息和鏈接,現(xiàn)在處理的是真正的知識。百度正在構建知識庫,實現(xiàn)‘你問我知道’”。在問答的規(guī)則和處理機制方面,有百度知道的積淀,如果這一趨勢延伸到教育,題目答疑并不在話下。
基于“題”產生的想象空間不止于此,百度稱將跟政府、企業(yè)進行密切合作,得到一些用戶難以找到或整合的信息,進行優(yōu)化后提供給網友,比如在網上搜索“準生證辦理流程”,結果中直接展示相關手續(xù)和流程。這一手段適用于有一定獲取門檻,且標準化答案的問題。拓展到教育領域,即各類題庫。
二:評價系統(tǒng)?
從消費者的角度考慮,由于培訓課程極不標準化,數(shù)量龐大,選擇時極為困難。在線教育時代誰能幫助他們做消費決策,誰就會有更多的機會。
真實用戶消費后的客觀評價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大眾點評的成功也說明了用戶評論的能量所在。積累用戶內容是個痛苦的過程,通過搜索可以輕易找到此前對應課程/機構/老師的評價,百度需要做的,只是系統(tǒng)化呈現(xiàn)+人工推薦,這比創(chuàng)業(yè)公司來搞靠譜多了。
三:用標準化通吃全流程?
現(xiàn)在的百度教育還是一個簡單粗暴的流量分發(fā)平臺,用戶點擊課程后直接跳轉機構課程頁面。但各家機構的網站頁面設計參差不齊,咨詢流程設置也不相同,導致轉化率差別很大。
這個過程中,百度能做的是通過一些標準化工作,通吃客戶咨詢前的全部流程。這樣CPC廣告可轉為CPA甚至CPS,從而獲得更高的廣告單價。
一家之言,希望能拋磚引玉。如果您對百度教育有更多看法,歡迎投稿 tougao@duozhi.com(多知網 A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