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了媽媽,才知道媽媽是全世界最好聽的聲音。
作者|馮瑋
頭圖|pexels
來源|成長的可能
今天是母親節(jié),致敬每一位媽媽。
母親與孩子,一直是充滿美與情感的議題——孩子是母親最偉大的藝術,母親也始終是與愛有關的永恒的唱詩。
而許多感覺、情緒與故事,也始終獨屬于媽媽。
我們找到了幾位母親,她們之中最大的49歲,女兒27歲,最小的95年,兒子1歲半;有知名企業(yè)的合伙人,也有在事業(yè)顛覆時全身而退的全職媽媽;有人沉浸在“母親”的角色中,也有人在成為“母親”后找到了自我……
這些,都是成為了媽媽后,才知道的事。
函數(shù)
——“生孩子之前,我的快樂是多面的、立體的”
我列幾個對比吧。
生孩子之前,看到外面那些打孩子的大人或者老人,我就覺得這些大人真是不懂得育兒之道,孩子犯了錯那你就慢慢陪伴去解決問題,拜托你講講道理、有點耐心。
“我以后一定不會這樣教育孩子,一定不打孩子。”——當初懷孕時,和朋友討論育兒,我也曾信誓旦旦。
生孩子之后,如果是能說三遍就能解決的問題,我都會真心地由衷地幻想是不是我的寶寶長大了。也是無數(shù)次的反復后,我才明白道理不是能講通的,離譜和無限量的狀況才是我的日常。
“你再這樣媽媽就打你了!”
我很少這樣講,講得時候往往已經(jīng)超出了我的極限。
打完了孩子,我會難過、自責、陷入很長時間的自我否定里。但難過完我也知道,一定還有下次,不論是她的調(diào)皮搗蛋,還是我的忍無可忍。
生孩子之前,我的快樂是多面的、立體的、豐沛的。
它也許來自于和閨蜜的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也許來自于去國外買到了好看包包或是吃到了好吃的brunch,也許來自于職場上某個點滴的成就,也許來自于追求者的一束花。
生孩子之后,我的快樂與滿足感變得更接地氣,甚至更細小了。
比如孩子可以好好地吃完飯,因為這意味著我也能安心安靜地吃完一頓飯;比如孩子可以早點睡覺并且睡得安穩(wěn),因為這意味著我也可以早一點睡下并且睡得很沉;比如孩子能夠快快長大,這樣我就可以接受朋友的邀約,去吃那家新開的牛排店。
之前演員童瑤在電視劇《三十而已》里有這樣一段話:
“生孩子是件特別糟糕的事,當媽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憋屈,憋屈在一個叫’媽媽’的頭銜里。什么身材走樣、情緒變壞都不是最糟糕的。你知道嗎,我坐完月子的第一天,我就感覺顧佳已經(jīng)死了,活下來的是許子言的媽媽。”
“我經(jīng)常在想他什么時候能快點兒長大?能一個人睡覺,一個人吃飯,能管理好他自己的情緒,能把我還給我。”
“可事實上呢,是我離不開她 。”
我非常想給自己放一個月的假,可我發(fā)現(xiàn),我早已放不下她。
航
——“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我嘴比較笨,可能很難很好地形容當了媽媽后的感覺,畢竟成為媽媽也已經(jīng)20多年了,早年的情緒大多數(shù)都已經(jīng)揉進了歲月里。
我的家在北京,世代北京人,原來想讓孩子在北京念大學也在北京找工作,她有任何事情都有個照應。
但是她想要看看外面的世界,我們也就順了她的意。
在上海讀大學時,她每年回來兩次,寒假的時候在家里久一點,暑假常常就到處去玩了,國內(nèi)國外都有,社會實踐也有,去各地的同學家里住一住玩一玩也有。我是認同女孩子應該多體驗種種人生的,所以她的步調(diào)我每次都支持。
研究生畢業(yè),她自己找了份深圳的工作,那個工作很不錯,我能感覺到很忙碌和辛苦?;貋淼臅r間變成了過年,但是去年底因為疫情,她沒能回來。
我們相處的時間在這幾年里越來越少,電話里聊天的時間也越來越少。能聊到一起去的內(nèi)容話題也常常受制于她當天的疲憊狀態(tài)、心情狀態(tài)、或是時間多少。
就像是龍應臺寫在《目送》里的那樣,“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我們其實每天都在學習和練習與孩子漸行漸遠的那一天,我給與的那些愛,希望在她走遠時仍能守護好她的心;我曾陪伴她讀過的故事,希望能讓她走遠時還會想起童真的樣子;我用十個月孕育,用二十年守護她的出生與成長,希望她像媽媽一樣愛護、照顧自己,希望她像媽媽所期待的那樣,開心地長大。
這是成為媽媽后我才漸漸體悟的東西,我學得很慢。
咕嚕
——“大家對母親、對媽媽的慣性思維太重了”
我是獨生女,成長過程中父母的陪伴其實是比較少的,父母為我提供的物質(zhì)條件很好,我一直也是學霸,可能就是大家形容的那種“別人家的小孩”。
在以前我也認為我應該好好讀書、好好工作、找一個很優(yōu)秀的人結婚并且生孩子——這一切都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也是我期待發(fā)生的事情。
所以在備孕期間,也都有精細化設計和落地。
比如我在懷孕三周就知道自己懷孕了,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每天要吃幾種水果、喝多少牛奶、走多少路,要保持開心等等。那時候還堅持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因為里面有很多帥哥美女,相信看到這些也會影響我寶貝的漂亮程度。
包括看畫,我只看拉斐爾的畫;聽音樂會找各種環(huán)境、各種樂器去感受小寶寶在肚子里給我的反饋,最后我發(fā)現(xiàn)她喜歡古箏,為此我還專門去學過一段時間。
只是沒想到,我在生完娃后患上了很嚴重的抑郁癥,甚至也有過在頂樓上兩三天都沒有下來的經(jīng)歷。
那段時期,我覺得家人相較于我會更在意小朋友,而我自己并沒有從小朋友身上獲得所謂的快樂,包括親密關系的正面補充。
我持續(xù)地思考著我為什么要活著?我活著想要的是什么?我人生的關注點應該落腳在哪里?我到底有沒有必要按照別人的期待和世俗眼光里的最優(yōu)選擇去生活?
后來發(fā)現(xiàn)其實之前的很多選擇,都只是我自認為的最好答案,結婚生子本身并不是我的必選項……
不過既然已經(jīng)生了,也有了一個可愛的小娃娃延續(xù)我的血脈,我也很快就調(diào)整了過來,把它當做一場體驗親密關系的旅程,享受它的有趣之處。
可以說,的確是因為有了孩子我才真正地想通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
我的很多同事、朋友在很長時間里都并不知道我已經(jīng)結婚生子,甚至當發(fā)現(xiàn)我已經(jīng)有孩子時,會反復說“你看起來并不像有孩子的人,你看起來真的很不像媽媽”這樣的話。
其實我覺得,是大家對母親、對媽媽的慣性思維太重了。
不要因為自己生了孩子就成為了媽媽,這并不是一個順理成章自然而然的事情。在我家里,我是大公主,寶貝是小公主,她也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重要任務是照顧媽媽,而不是媽媽照顧她。
從我的生活狀態(tài)來說,核心在于我想要怎樣就怎樣,和我是不是媽媽沒有任何關系。當媽以后,完全不影響我“三坑少女”的延續(xù),Lolita /漢服/JK,與我的年齡和我是媽媽的身份無關,我轉(zhuǎn)年不喜歡了,我可以再買喜歡的新風格,這都是我自己的事情,這都是我的快樂。
娃的快樂也很重要,但它不是我唯一的、最關高的快樂。
可能太多媽媽們習慣了把自己的全部都給孩子,外界也習慣了這樣的一種標準和態(tài)度,但我最多就是給到30%。
現(xiàn)在我一個月大概有一天周末是完全不在家的,我想干嘛就干嘛,家人們也不會問我去哪里,包括我可能很早出門、很晚回家。
也許是去書店呆呆、也許是見見朋友,也可能花天酒地,當然最后一定會回到我溫馨的家庭里。
本質(zhì)上,這些都是生娃告訴我的事情——寶寶的出現(xiàn)才讓我看到了我到底喜歡什么、在乎什么、想要什么、想堅持的東西是什么——就是我自己。
周周
——“孩子在成長,我也在成長”
生孩子前,覺得孩子就是一個符號兒,比如試紙上的兩道杠,或者是B超單上那種看不清楚的圖片。
但是當我第一次聽到他有胎心的這個消息,醫(yī)生又把那個聲音放出來給我聽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一個生命開始了;也是那一刻意識到,我們兩個人的聯(lián)系是那么緊密。
孩子出生后的這幾年,有兩個感受特別強烈。
一個是累,真的很累。
雖然說我懷孕之前做了很充分的準備,物質(zhì)上、心理上等等等等,我真的是全方位地準備好去迎接這個孩子了。
但即便如此,生完孩子后的那些勞累,真的是沒有經(jīng)歷過的人遠遠想象不到的。
另一個是成長,這里有孩子的成長和我自己的。
我自己活了30多歲,其實從來都沒有認真地去觀察或者去體會過成長、一路走來的這個過程。
反倒是生了孩子之后,我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觀察到,一個生命如何從一開始連翻身都不會、到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脾氣、再到有了社交的欲望和能力……
我以前是一個很自我的人,在觀察和引導孩子的過程中,我才反思到其實自己的成長過程中有很多處理不恰當?shù)牡胤?,原來很多事情,其實還有很多種答案。
孩子在成長,我也在成長。
其實要孩子這件事,還是影響了我的人生走向的。
這個孩子出生前,其實是從備孕的時候開始我就已經(jīng)辭職了。
因為我第一次懷孕時,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節(jié)奏快、工作壓力大,再加上公司搬新地方味道很大,然第一個孩子就沒有保住。
我準備懷第二個孩子時,為了保護好孩子,也為了能之后好好培養(yǎng)孩子,就辭職到了現(xiàn)在,職業(yè)生涯確實是被打斷了好多年,但是并沒有后悔,因為孩子給我?guī)淼男腋8羞h遠超過工作給我?guī)淼哪欠N滿足感。
所以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的話,我肯定還是會選擇孩子,選擇家庭。
當然,對于想要孩子的人來說,真的一定要做好充足的準備,不管是經(jīng)濟層面、心理層面、還是人力層面,都提前安排好、規(guī)劃好。如果沒有想好,就懷孕生子,之后的壓力真的會更大很多。
萌萌
——“先好好愛自己,再成為一個好媽媽吧!”
說實話我現(xiàn)在很多時候還覺得恍惚——這兩個崽崽是我的孩子?我怎么就當了媽媽了呢?
但成為媽媽后,好多事情又那樣順理成章,責任也好義務也好,當她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開始,已經(jīng)就有點身不由己地擔任起這個角色。
生孩子時候的痛感是成為媽媽后知道的第一課,那種痛真的是不能感同身受的。生完老大我一直覺得我不會再生小孩了,可是那種痛隨著時間、隨著孩子的長大,慢慢的好像就沒那么害怕了。
二寶是個意外,但是總覺得這也是“命中注定”畢竟被這個小崽崽選中了做他的爸爸媽媽,也是一件很有緣分的事情,所以掙扎了一小下下就決定還是生下來給姐姐作伴。
但如果有機會可以重來,可能就是不會那么早的要二寶。
成為媽媽的這幾年,其實最難的就是剛剛生完老二的時候,老大也需要陪伴,老二也需要媽媽。那個時候總想把自己分成兩半,不斷地在自責在自我懷疑和否定。
有時候也會想,如果沒有當媽媽的話我現(xiàn)在可能會在某個城市旅行,可能會學習更多的技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可能還會和老公享受二人世界帶來的樂趣。
也后悔過為什么在大好的青春年華選擇了生娃,但是也慶幸自己生娃生的早,以后可以培養(yǎng)成閨蜜和朋友。
我很想和正要生孩子或者計劃生孩子的姐妹們說,如果可以的話,千萬不要為了孩子放棄自己任何喜歡的事情。因為好多時候孩子也會因為你的那些愛好和興趣變得更自豪。
不要放棄變成更好自己的機會!先好好愛自己,再成為一個好媽媽吧!
May
——“當了媽媽,才知道媽媽是全世界最好聽的聲音”
當了媽媽,我才知道我媽媽對我的嘮叨其實也是有了我,才開始的。
當了媽媽,我才知道“卸完貨就好了”,都是假的;“生完孩子你就知道了”,都是無奈。
當了媽媽,我才知道痛的方式有很多,在生產(chǎn)的痛面前,姨媽痛不值一提;還有宮縮痛、乳頭皴裂痛,破腹產(chǎn)后的按壓痛……
當了媽媽,我才知道麻煩事并非只在于孩子,還有身形走樣、漲奶、漏尿那些羞于啟齒的痛。
當了媽媽,我才知道為什么那么多媽媽會在生產(chǎn)后離職,才理解了那些情非得已與放心不下。
當了媽媽,我才知道成年人的崩潰會發(fā)生在那么多的小事上,抹抹眼淚繼續(xù)做媽媽,是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會自然練就的基本功。
當了媽媽,我才知道原來背奶媽媽真的很難,看著冰箱里過期的奶,更有說不出的滋味。
當了媽媽,我才知道即便是北京這樣的超一線城市,公共設施里的母嬰室也一樣少之又少,而這只是哺乳期媽媽不方便的小小一隅。
當了媽媽,我才知道即便已經(jīng)熬到了可以分床、可以分房睡,但第六感還是會讓我總能在孩子踢被子的時候醒來,走到他的房間,為他蓋好被子。
當了媽媽,我才知道我的一天里聽到那么多的“媽媽,媽媽”,真的會很煩很煩。尤其是兩個孩子一起喊媽媽的時候,頭是真的會炸。
當了媽媽,我才知道“媽媽”,是全世界最好聽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