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留學市場中,藝術類是個小眾領域,每年僅2.5萬人次。但也由于藝術類的專業(yè)性,這個市場的需求并沒有被滿足,更沒有被深度挖掘。
行業(yè)概況:
2012年出國留學人數數據:赴美就讀藝術專業(yè)(含美術舞蹈電影音樂等)共計1.5萬人左右(占留美學生總量10%);赴其他國家藝術院校留學的中國學生人數在1-2萬人之間,總計藝術生出國留學人數在2.5萬以上。其中高中畢業(yè)生與本科畢業(yè)生的比例基本相當。
為什么藝術生出國留學難?
1.中外藝術教育的脫節(jié)
國內目前各大美院及高中美術教學,均沿用前蘇聯式的藝術教育方式方法與流派風格(50年代留學蘇聯的藝術教育工作者在歸國后紛紛進入各大美院/系, 以蘇氏藝術教育為基礎開展教學工作),而蘇氏藝術理念并不是國際上的藝術主流與主體。美、英、法、德則是西方現當代藝術領域的領軍者。
2.國內藝術教育的缺失
國內藝術教育無論是在高中,還是在大學內,教育內容和教學結構都有不足,具體表現為:
中國:先學好藝術的‘技術’,再用它去找要畫的‘東西’,其所學的主要是‘過去’的己有的‘技術’。教學的過程,就是老師教授或指導你去熟練地運用好這門‘技術’。
西方:學生主要是先有一種‘點子’(ideas)和想法,再從其出發(fā),去思考如何去‘表現’它,這樣才會去為它形成相關的‘技術’,這個‘技術’就會是實驗性的和個人化的。教學的過程,老師不會去教授甚至親授‘技術’,他只給予學生指導和建議,并對其做出的作品作出評議,學生對‘評議’可以接受,也可以保持自己的想法。長期以來,我們在美術教育里的意識和認識都是,只要將‘技術’學好,學到位,就是成功的美術教育,然后,再用學到的這門‘技術’去畫,整個教學思想的‘基本面’都基于此。嚴肅地講,這是職業(yè)高中或技術學校層面的教育,大學層面的美術教育它應當是開發(fā)性的,就是說,它引導和指導學生去開發(fā)出藝術上的‘新技術’和‘新局面’,而不僅僅是讓學生進來掌握和磨練一門其實是己有的‘技術’。
3.常規(guī)的留學中介公司不能給藝術生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對比非藝術生,除了外語培訓和留學咨詢申請之外,藝術生還需要藝術專業(yè)的輔導(原因是之前兩個原因造成的);而這是留學公司與外語培訓機構都不能提供幫助與支持的。另外,優(yōu)秀的藝術師資都集中于北京上海兩地,其他省份的學生無法共享良師資源,導致大批藝術生無法申請到理想的藝術院校。
藝術留學培訓現狀分析
自2010年以來,藝術生出國人數逐漸增加。國內外藝術教育的脫節(jié)和留學中介的不專業(yè)度(不具備藝術專業(yè)人士),導致藝術生在院校申請時的面臨諸多障礙和難關。于是藝術生的留學培訓隨之產生,而學生也意識到了“作品集”在留學準備期內的重要性。
我們在收集并研究了全國10多家藝術留學機構的經營情況之后,做出如下分析:
上述表格,是我們對于目前藝術留學培訓市場的一個分析。從培訓類型上看,無論班級稱謂多么誘人怎么變化,無外乎兩種模式,一個是“預科”,一個是“短期作品集輔導”,正好代表兩個極端,它們各自的表現形式在表格中已經得到體現。
雖然說它們是代表兩個極端,但是也有著一些共同點:
1.培訓地點都集中于北京、上海和廣州,其中北京最多。那么大批非北上廣地區(qū)的學生就近享受同類培訓的可能性為零。
2.培訓模式和繳費都是一次性的,因此對于一個家庭來說,單筆的教育投入數額都不小,具備相當的風險性。
3.培訓效果只能以院校申請的結果為唯一的評判標準
藝術留學及其培訓業(yè)務雖然在整個留學培訓行業(yè)中還微不足道,但它的特點是非常鮮明的,它的入門門檻高度也不是一般機構可以輕易涉足的。因此,在對比留學中介及英語培訓的紅海狀況中,它還稱得上是片藍海區(qū)域,完全可以做好和做精!
文/Peter Xu(作者為歐美繪藝術留學教育執(zhí)行主任 轉載請注明出處)